9月24日,《中國能源國際合作報告2012/2013》發布會暨中國能源國際合作二十年研討會在北京召開,在世界能源格局發生深刻變化之際,與會專家、學者圍繞中國能源國際合作的可持續性發展問題進行深入探討。中國能源戰略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震發表演講,題目為中國海外油氣投資的新階段、新機會與新思維。
以下為發言實錄:
謝謝主持人非常榮幸參加這個交流!
我們許教授希望我講講能源合作的可持續和安全性問題,因為平時我們自己關注的更多還是油氣多一些,所以我想今天趁這個機會跟大家談一些我自己的看法。因為正好我前幾年主持了一個教育部重大哲學社會科學課題,這個課題也完成了,還有一些程序在不久的將來會跟各位詳細的匯報。
我想談中國海外油氣投資的階段或者說我們怎么看過去的20年,我們今年正好主題是談能源合作的20年,實際上能源合作的過去的20年主要還是油氣的20年,我們知道周邊的國家包括俄羅斯的電力、煤炭,塔吉克斯坦的水資源,使得我們將來的合作會越來越多。我們也知道在過去的20年里隨著整個中國經濟的開放和快速發展,能源工業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績,特別是在油氣的海外合作領域,20年來走過了很多的跨國石油公司,走了一個世紀的路。我想今天主要談三個方面。因為時間的原因很多技術性的東西將來有機會給各位詳細地回報。我們現在面臨的問題主要是對未來的能源合作做展望或過去做總結有幾點認識,這幾點認識主要是四個方面:
第一,在未來的十年到二十年甚至是更長的時期,中國經濟是處于快速增長階段,因為今年是穩增長,這是相對于過去30年10%以上的增長速度相比而言的穩增長。但7.5%的速度相對于現在很多的發達國家甚至發展中國家來講是比較高的速度,這說明我們對能源需求的總量還會上升。
第二,以油氣為主的化石能源仍然在較長時間內占據世界能源的主導地位。我們國家是煤炭占據絕對的主導地位,但油氣占據非常核心和關鍵的地位。
第三,以低碳能源特別是天然氣所占的比重會逐漸地上升,天然氣相對于煤、油來講是低碳型的,天然氣在我們國家利用的普及程度應該說還處在一個早期的階段,我們過去十年來不管是生產和消費的增長速度很快,我們相信在未來不管是國內的生產還是利用國際的資源方面都將會是一個更大的增長的速度。
第四,基于這樣的判斷我們中國必須要綜合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的資源才能保障自身的能源安全。所以從這幾個判斷可以看出來有國際油氣合作仍然將是我們今后較長時期里國家能源戰略中的重中之重。而關于油氣對外合作的各種研究、分析、判斷應該也是值得繼續探討的問題。
第二點我想跟大家交流的是海外20年究竟處在一個什么樣的階段,當然我們也看到了20年來有不同的劃分,應該有什么樣的階段。我自己的體會不是完全按照時間來劃分的,應該說我們走出去的20年海外投資的經營模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第一種是蘇丹的模式,等會兒中石油的研究院的院長是親臨者,我們是旁觀者我去了海外的項目了解得多一點。蘇丹模式是在當時的東道國也就是蘇丹工業基礎相對薄弱競爭不是很充分,勞工政策不是十分嚴苛,這種模式下發揮中國石油經濟的組織經驗、服務隊伍和裝備優勢。第二種模式是伊拉克的模式,我們知道戰后的伊拉克為了迅速地恢復石油工業,通過公開招標的方式為全球各類石油公司提供了機會,我們說盡管它的競爭很充分,但是我們知道伊拉克仍然處在一個動蕩之中,政治環境也無法給全球的服務公司提供充分的競爭環境,加上經過長期的國內的不穩定狀態具備高技能的勞工供給也不是很充分。為發揮我國石油企業綜合一體化優勢提供了可能。第三種就是類似于像加拿大、澳大利亞這種發達的經濟體模式,我自己稱之為加拿大模式。在發達的市場經濟體制下,資源國政府有完善的法律體系,有嚴苛的勞工與服務提供傷的條件,這些國家的高技能員工供給充分,在這樣的經營下我國的石油企業可以與跨國的石油公司是完全意義上的同臺競技。所以縱觀過去20年可以發現現在的經營活動實際上是在三種經營環境模式下的重疊。特別是過去的2012年可以發現石油企業海外的并購活動、投資活動已經完全擴展到這三種經營模式中的第三種。從這個意義來講,我們的跨國石油投資進入了新的階段,在這樣的一個階段我們能夠跟跨國石油公司完全同臺競技,這樣由單重追求資源的國家石油公司,向具有投資屬性的國家擁有的跨國石油公司轉變。當然這有不同的看法,我們原來更多以國家石油公司的身份更多是追求資源的擁有,現在實際上轉變成既為國家的石油安全保障,但同時在全球的競爭中以一種跨國公司的身份在商務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這樣的話可能更重要。所以我把這種情況叫做國家擁有的跨國石油公司,其實就是想強調我們現在盡管是國家擁有,但是我們在很多的商務操作方面越來越按照跨國石油公司一系列的標準來經營和管理。所以我們作為投資與并購的時候我們的目的就要像投資商一樣,實現商業價值的增加成為最重要的目的。對公司來講當然商務運作的能力要求是越來越高,基于這樣的階段認識與判斷,我們在做的重大項目里對我們參與全球油氣資源的一些機會、方式做了一些詳細的研究和分析。不一一匯報了,基本的思路還是基于我們對全球油氣資源的評價、經濟的評價,當然政治環境的分析,最后我們能找到我們可能進入的機會,我們擴張的機會、穩定的機會。基于此我們可能把可能的資源分為重點開發、優化開發、限制開發以及難以預測的地區。
同時結合我們跟周邊國家,實際上大家都知道對石油安全供應的角度來講,不僅是石油公司要在海外投資,有商業競爭能力,更重要的是有貿易能力,因為最終真正的油氣資源的供應怎么樣用到中國來很重要,所以在進一步的分析中把我們在全球的機會,除了看這種投資以外,我們同時也考慮過周邊的地區,所以我們可以把國家從資源的角度分為資源的戰略性、拓展性、競爭性,從通道的角度來將,是通道戰略、通道拓展。四種資源方式和兩種通道的方式相匹配就可以得出一系列的組合。這個組合為我們更好地參與到全球的油氣資源的合作方面可以更清楚地分析。
當然基于這樣的分析主要的結論更重要的是一方面要重視打組合拳,只不過我講的組合拳,一要重視找油,同時還有關注買油,同時我們要加強煉油還有用油。實際上找油、買油煉油、用油,前三個我們在給工程院寫的報告里就寫了,我們很長時間是關注在國際市場上找油,那么如何安全地運到國內很重要。去年由于美國和歐盟對伊朗實施金融制裁,我們有油還不一定把它運回來,所以貿易很重要。其實中石油、中石化包括中海油過去的幾年在國際石油貿易中的能力、地位上升得非??欤@也應該是我們國家發展階段所要求的。第三個是煉油,煉油當然不僅僅是我們出去煉,把一些跟我們合作的有重點戰略合作的資源國的引進來,實現互贏互利,這樣的例子很多,包括中東國家、南美國家以及俄羅斯都跟中國有類似的合作。有煉油還不夠,我們將來覺得應該是在儲油和運方面也應該根據我們的政策和法律,適當地讓他參與進來。當然包括商業的儲油和運輸,也包括將來有可能戰略石油儲備的參與建設。通過這樣的組合型的方式我們可能會實現一個既能保證我們的未來經濟快速發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過程中的能源安全,但同時我們能夠實現和相關的合作伙伴利益的分享,只有讓利益合作伙伴在整個發展中得到了我們成就的分享,我們將來的安全才是真正的安全。
最后我結合我們的研究結果和自己的體會,基于中國所處的發展的階段對未來能源的油氣合作的認識,以及我們目前所處的這樣一個階段,我希望我們可能在幾個方面要更加地關注,第一個方面是現在全球不管是政治環境還是經濟格局,當然也包括了我們的能源格局處在變化中,有人講可能是格局在形成中,我個人認為更重要的是格局確實在調整的狀態中,未來的格局隨著中國的成長和中國的崛起,整個中國成為國際經濟合作中非常重要的角色。我們在這樣的角色中如何發揮自己的作用。我們可以在將來從政府宏觀層面來講,像這樣的場合能全面地關注國際能源油氣合作的方面。大家都有不同的交流和分析,可能會對我們的很多方面能夠促進。我覺得更為重要的是我們的交流合作研究的過程中除了我們的平臺有更多可以參與到或者是有機會融入到很多的實踐中,因為我們對實踐的了解還是很有限的,我們很多企業在海外的很多做法遠遠地超出了目前我們所能夠跟蹤的結果。所以這可能是下一步要做的,這可能需要政府來做、學術界共同來做,打造共同的平臺真正的服務于國家的發展建設。
第二,剛才我提到的是在新的合作理念中要建立利益分享的合作模式,要堅持找油、買油、煉油、儲運油相結合的理念,全球化進程顯示了合作方式有各種各樣的,但不管什么樣的我們作為一個新興的或者是復興的發展中國家,也是一個大國,可能要堅持互利共盈的原則,這不僅是一個原則,而是應該真正地貫徹到實踐中。
第三,政府之間合作,以各種方式相結合的跨國同志與合作的方式。
第四,我們應該從戰略性的高度重視、認識天然氣的作用和地位。其實可以看到在天然氣的利用開發方面,我們長期以來的觀念還是我有什么我們用什么,其實在全球化的今天我們應該想到什么樣的東西好用,我們用什么樣的,從這個意義來講我們面臨著這樣一個環境的壓力,天然氣應該是比較好用的,而全球的天然氣資源包括我們國家潛在的,我們怎么樣用好天然氣,通過政策激勵開發天然氣,這個很重要。天然氣是有的,不是沒有的關鍵是我們怎么樣用它,怎么樣的政策去用,從全球的角度來講,可以講從南下的俄氣,從西邊過來的加拿大的氣有可能用,包括從南面上來的澳大利亞氣,東非的氣,當然更重要的是從往東走的中亞的氣,應該說東西南北的氣加上國內國內的巨大的潛力,為我們實現我們經濟發展模式的轉型,實現能源結構的轉型提供了可能。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