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前最后一個交易日盤后,明陽智能發布了2022年年報和2023年一季報。
2022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07.48億元,同比增長12.98%,歸母凈利潤34.55億元,同比增長9.4%;其中,第四季度凈虧損1.10億元。今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收27.20億元,同比下降61.84%,歸母凈利潤-2.26億元,季度虧損額環比翻倍。
由于業績遠不及預期,節后首個交易日,公司股價出現跌停。隨后,明陽智能立即宣布股份回購計劃,擬以不超過20元/股的價格,回購5-10億元公司股份,試圖彰顯對未來發展的信心。
然而,收入利潤雙雙下滑的背后,是明陽智能風機產品售價的大幅下滑;今年一季度,明陽智能盈利能力更明顯異于同行,進一步出現逆勢下行。結合公司應收款、有息負債和現金流等最新數據看,明陽智能財務狀況的變化令人擔憂。
面對資金壓力,明陽智能開始加速資本運作,在2022年連續出售三筆億元以上資產以回收資金。但此時啟動股份回購,無疑又將對公司資金面產生更大的負面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公司大股東明陽新能源投資控股集團以13.52元的價格,全額包攬的近1.5億股定增,幾乎已被盡數質押;公司高管也在此次財報披露前一個月,套現近億元。
風機銷售均價加速下行 資金面惡化跡象顯現
2022年,明陽智能實現風電機組產品銷售收入228.07億元,同比下降近10%;而風電機組銷售7.31GW,同比增長21.14%,其中陸上風機5.09GW,同比增長62%,海上風機2.22GW,同比下降23%。
不難看到,公司風機銷量在增加,但收入和利潤都在下滑,產品的大幅降價是最重要的原因。
2022年前三季度,明陽智能實現風機銷售收入201.81億元,風電機組及相關配件對外銷售容量5.72GW,由此推算,明陽智能前三季度的風機銷售均價約3529元/kw。
2022年全年,按照明陽智能風機銷售收入228.07億元,風電機組銷售7.31GW計算,風機銷售均價約3120元/kw,全年均價相比前三季度下降超過10%,其中第四季度平均售價更是不到1500元/kw,相比前三季度已出現腰斬。
今年一季度,明陽智能實現營收27.20億元,同比下降61.84%,歸母凈利潤-2.26億元,虧損幅度環比逐季增加。
有分析認為,明陽智能連續兩個季度虧損,主要與風機交付規模較小且基本無海風機組有關,疊加陸風機組毛利率下滑,公司盈利階段性承壓。考慮到明陽智能在手訂單仍在增長,以及風機出貨量和盈利水平的企穩回升,公司業績有望逐步改善。
不過,公司業績何時能夠真正企穩見底似乎并不明朗。今年一季度,明陽智能毛利率加速下行至13.4%,相比于2022年的20.0%和2022年一季度的26.5%有顯著下滑,且與金風科技、三一重能等同行的指標變動完全相反。
不僅如此,2022年,明陽智能在營收微增的情況下,應收賬款達到107.74億元,同比大增83.5%,創下歷史新高,今年一季度仍保持在100億元以上高位;同時,在貨幣資金不斷下降的情況下,公司長、短期有息負債也在逐步上行。
此外,除2019年和2020年外,明陽智能經營現金流長期低于同期資本開支,2022年在資本開支創下新高之際,公司經營現金流更是出現了罕見的年度凈流出。
年內出售資產超20億 大股東低位定增已盡數質押
面對巨大的業績和資金壓力,明陽智能開始加速進行資本運作。
數據顯示,2022年,明陽智能連續將陽江明陽、青銅峽潔源、錫林浩特智能、錫林浩特風電以及清水河明陽等幾個項目100%股權,分別出售給三峽能源、湖北風能源發展有限公司以及五凌電力,累計作價達23.55億元,以此實現“回血”。
然而,變賣資產只能治標難以治本,并非解決業績和資金問題的長久之策。更重要的是,上市公司資金面出現惡化跡象的同時,大股東手頭似乎也捉襟見肘。
Wind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明陽智能大股東明陽新能源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未解押的股權質押數量約為1.41億股,占其持有股份的70.32%,另兩家主要股東(FIRST BASE INVESTMENTS和KEYCORP)的質押數量也占其各自持有數量的半數以上。
而就在2022年初,明陽新能源投資控股集團剛剛以13.52元/股的價格,包攬了明陽智能1.48億股的定向增發。
也就是說,明陽智能大股東低價包攬的定增股份,已基本被盡數質押。
值得一提的是,繼2022年公司多位高管和機構股東接連減持后,今年3月,明陽智能副董事長沈忠民,趕在財報披露的靜默期開始前,分十余次減持公司股份,合計約560萬股,當月套現近億元。而從此后公司的股價走勢來看,沈忠民的“掐點”減持似乎“無比正確”。
由此看來,明陽智能選擇在此時宣布斥巨資進行股份回購,究竟能否鼓舞市場情緒、穩住投資者信心,尚存在很大疑問。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