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豆產區的干旱天氣引起市場的擔憂和廣泛關注。受天氣炒作影響,CBOT大豆價格大幅上漲,從6月15日夜盤到6月16日,美豆7月期貨價格從1400美分/蒲式耳一路上漲至1466美分/蒲式耳,漲幅4.71%,美豆粕也于上周五大幅上漲5.63%。
受其影響,6月16日國內豆粕現貨均價為3956元/噸,環比上漲3.4%。期貨方面,近期豆粕期貨價格出現連續上漲,截至周二收盤,豆粕期貨主力2309合約報收于3755元/噸,漲幅為1.49%。
“價格之所以出現如此漲勢,根源還是美豆干旱問題。”卓創資訊豆粕高級分析師王文深表示,從美國農業部周度干旱面積來看,截至上周,美豆干旱面積占全美產區的比例為51%,較上周增加12個百分點,較去年同期增加42個百分點。其中,比較嚴重的干旱產區是內布拉斯加州和堪薩斯州,兩個州的嚴重及極度干旱的面積比例分別為53%和31%。從地理位置上看,這兩個州位于美豆產區的西部,后期市場需繼續關注美豆產區中西部的干旱演變情況。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在6月份的月度報告中表示,5月份弱厄爾尼諾現象已經出現,6月份的強度與5月份基本一致,并有84%的幾率繼續加速強化力度。從最新的預測數據看,2023年6月至2024年3月,全球厄爾尼諾的發生概率一直在90%以上,且概率均值為94.8%。由此可見,未來全球將持續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
具體到美豆產區的天氣預報看,未來1個月,美豆產區將繼續被高溫覆蓋,美灣附近和東部沿海區域高溫強度較高;從降水預測看,降水將主要集中在美豆產區的西北部和東北部,以及路易斯安那州附近。王文深表示,整體上看,未來1個月,干旱的天氣環境將很難緩解,美豆產量存在減少預期,將繼續推動美豆期貨價格繼續走高,進而通過進口成本推升國內豆粕價格,國際市場與國內市場的傳導邏輯較順暢。
“國際大豆市場已開啟天氣定價邏輯,美豆產區干旱面積明顯高于歷史同期,天氣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的交易主線。”王文深表示,國內豆粕的基本面預期相對較穩定,未來價格波動也將受到成本端——國際大豆價格影響,預計6月下旬國內豆粕價格將高位振蕩。
徽商期貨農產品分析師劉冰欣表示,從美豆的季節性走勢來看,6—9月上漲次數較少,漲跌概率來看也是易跌難,而連豆粕6—9月的走勢趨于平穩,只是小漲或小跌。今年美豆的天氣炒作明顯有所提前,從6月初就開始了,究其原因,一是今年大豆播種偏早,為最近十年來最快的一年;二是NOAA在三四月份就發布了今年全球氣候變化的預估,稱2023年是拉尼娜到厄爾尼諾的轉換年,而從歷史上看,厄爾尼諾年份大豆大概率都是增產。因此,5月USDA對于大豆2023/2024年的單產才會給出52蒲式耳/英畝的單產預估。
“美豆近期天氣炒作為國內豆粕行情添了一把‘火’,其實國內目前并不缺豆,油廠開機率也處于高位。”劉冰欣說,中國糧油商務網數據統計,預計2023年6月大豆進口量為1100萬噸,7月為820萬噸,8月為810萬噸。國內5月到港量已經很大,6月還在千萬噸之上依然施壓粕類,不過近期北美天氣炒作沖淡了部分到港壓力,且目前豆粕、菜粕庫存較此前的緊蹙雖有所緩解,但卻并未有累庫跡象,支撐基差高位運行。
下游消費方面,中國飼料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3年5月,全國工業飼料產量2664萬噸,環比增長3.1%,同比增長10.5%。飼料企業生產的配合飼料和濃縮飼料中豆粕用量占比12.7%,同比下降1.5個百分點。劉冰欣認為,配料占比下調明顯是飼企在養殖利潤低迷的時期選擇性價比更高的蛋白飼料,因此,未來養殖或許無法支撐豆粕的增量需求,但存量需求預計依然穩定。
劉冰欣表示,國內庫存低位,疊加美國天氣炒作,抵消了部分國內大豆到港壓力,未來豆粕有望繼續測試前高3900元/噸一線。價差套利方面,目前豆菜粕9月價差為480元/噸,基本回到正常的價差范疇,若后期美國天氣炒作持續,豆粕漲勢有望高于菜粕,且從歷史價差來看,三季度大概率為振蕩偏強走勢,因此,可逢二者價差低位買豆粕、賣菜粕套利。
建信期貨高級研究員洪辰亮表示,前期USDA給出52蒲式耳/英畝的單產預估是基于美豆生長期天氣良好的條件下,然而目前干旱問題已逐步擴大,甚至最大的兩個主產州伊利諾伊州及愛荷華州均有三分之二的大豆面臨干旱,整體美豆有超過51%的面積是干旱的,而從未來兩周的氣象預報來看,降雨并無改善,致使前期超跌的美豆大漲。從天氣題材的時間窗口和情緒面來看,目前美豆的上漲似乎仍有一定的持續性,美豆的上漲最終也會導致巴西有更大的動力擴種,中長期價格重心向下的觀點不變,而節奏上現在不是空單入場的時機。
國內豆粕期貨方面,洪辰亮認為,天氣題材還有時間發酵,7—8月關鍵生長期之前,干旱問題將支撐盤面,預計2309合約將強于2401合約,即使是下跌也有場外多頭躍躍欲試,短期偏多。而當天氣因素落地后,市場又會逐步切換到南美增產的邏輯,故中長期特別是2401合約還是以偏空對待,但近期不建議入場。
責任編輯: 張磊